李萍,漢族,1973年11月生人,大學專科,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現(xiàn)任普格縣疾控中心副主任,副主任醫(yī)師,分管性病艾滋病、結核病防治及實驗室檢測等工作。1994年參加工作,先后從事衛(wèi)生執(zhí)法、傳染病控制及基本公共衛(wèi)生工作,自2022年從事艾滋病防控工作至今。2022年和2023年先后被涼山州委艾滋病防治委員會辦公室給予“艾滋病等重大傳染病防治工作成績突出個人”表彰。
2022年8月,在全州基本公共衛(wèi)生服務項目半年工作考核的路上,我接到我們中心劉劍主任的電話,與以往直接講工作有所不同,領導多了幾句寒暄,讓我心里不禁嘀咕,領導啥時候變得這么客氣。果不其然,劉劍主任接下來的話讓我心中一緊,他希望我能調到艾防科。
聽到這個消息,我內心五味雜陳。一方面,艾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能夠參與其中,無疑是一次寶貴的學習和成長機會;另一方面,雖然參加工作三十年,但從未與艾防打過交道,擔心自己無法勝任這一工作。但轉念一想,這何嘗不是一次挑戰(zhàn)自我、突破自我的機會呢?于是,我鼓起勇氣,接受了崗位調整。
初到艾防科,我像是踏入了一個全新的世界。那些專業(yè)的術語、復雜的防治流程,以及種種需要細致入微的工作,都讓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12月的一天,同事跑來找我說:“科長,涼山州委艾防辦又下發(fā)了師資培訓班通知,我一定要去參加。”我一聽,心里想:啥培訓這么想去?肯定挺有用,我也要去。但是經過了解,參加培訓的學員均是涼山州委艾防辦經過篩選后選拔的,由于我們縣名額已滿,我現(xiàn)在還參加不了。這使我更感興趣,更迫切地想參加了。無巧不成書,一位參加培訓的同事由于產假沒法參加培訓了,我知道后立馬積極爭取,終于成功拿到了培訓資格。然而,當我踏入會場,眼前的場景卻讓我有些措手不及。
初出茅廬的尷尬時刻 
一走進培訓會議室,發(fā)現(xiàn)座位安排跟以往培訓班大相徑庭,沒有了整齊劃一的課桌椅,取而代之的是一圈圈圍成圓桌的討論區(qū),每個討論區(qū)都擺放著名牌,標明著各個參加培訓的人員名字。我一時找不到自己的座位,只能尷尬地站在原地,環(huán)顧四周,試圖找到某個熟悉的身影。
好不容易找到位置坐下,自我介紹環(huán)節(jié)更是就讓我遭遇“滑鐵盧”。當老師要求每位學員用獨特方式自我介紹以便讓大家記住自己時,我站在臺前腦子一片空白,憋了半天突然問:“大家記得初中英語課最常說的自我介紹嗎?對,就是My name is Liping,我就是李萍。”全場鴉雀無聲,指導老師盯著我看了三秒,最終沒將我的介紹寫在展示板上。那天夜里我輾轉反側,把枕頭拍出好幾個坑,反復琢磨著如果重來應該怎么說,才能讓別人一下記住我。
挫折中的破冰嘗試 
學習了參與式培訓后,指導老師對我們進行了實戰(zhàn)考核,我們組負責艾滋病大眾健康教育講座。
原定分工中我只需收集案例素材,不料開講前發(fā)現(xiàn)課件根本沒做。利用其它小組講課的間隙,我們倉促地修改小組成員既往講過的舊課件,一番臨時抱佛腳后,可能因為我年齡比他們長一些,組員們一致推舉我主講。
面對完全不熟悉的PPT,我硬著頭皮用川普混雜四川話開講,在講到“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時,我信口說:所謂獲得就是不是自己的,是從別人那里來的。講完后,我腦袋里一直在想,我到底說了什么?這個獲得是真這樣理解的?下臺后不停地自言自語找補,連續(xù)三天夢見臺下哄笑的場景。
田間地頭的實戰(zhàn)突破 
2023年4月,帶隊下鄉(xiāng)開展艾滋病培訓時,看著13個鄉(xiāng)鎮(zhèn)干部們昏昏欲睡,我猛然想起培訓課上的參與式教學法。
于是,依葫蘆畫瓢,當講到艾滋病傳播途徑時,我暫停講課,現(xiàn)場引用了課堂上的“風險識別”游戲:讓每人抽取一張不同職業(yè)的卡片,扮演不同角色,說說自己的角色是不是高危人群并講述判定理由。看著鄉(xiāng)鎮(zhèn)書記們爭相分析自己觀點,會議室響起了久違的笑聲。
那晚回家,我記錄下當天的互動細節(jié),心里滿是成就感。意識到參與式教學不僅能讓課堂生動有趣,更能激發(fā)聽眾的思考與參與,我決定在后續(xù)的防艾教學中更多地運用這種方法。
接下來的日子里,無論是走進鄉(xiāng)鎮(zhèn)為干部講解,還是深入社區(qū)與居民交流,我都嘗試設計各種互動環(huán)節(jié),如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讓防艾知識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深入人心。
系統(tǒng)化的專業(yè)蛻變 
2024年5月,擔任艾滋病防控校園宣講團長時,我?guī)ьI團隊運用在師資培訓班所學的技能,在對口技術支援專家上海普陀區(qū)疾控中心后永春隊長幫助下,系統(tǒng)開發(fā)了標準課件。
利用當初在培訓班上程靜老師教授的“20分鐘注意力法則”,我們用電影《夏洛特煩惱》中夏洛暈倒的片段引出艾滋病話題,留下思考問題,在講到每一種傳播途徑的時候引用本地真實案例,圍繞防艾知識的核心要點,設計有獎知識問答,以吸引聽眾的注意力并加深記憶,不僅寓教于樂,還極大地提高了教學的互動性和有效性。當看到中學生們在課堂上搶著回答問題時,兩年前那個在講臺上語無倫次的我終于完成了蛻變。
持續(xù)前行的新起點 
如今整理培訓物資箱時,總會特意留出空間存放兩樣法寶:當年那份被退回的空白自我介紹稿和鄉(xiāng)鎮(zhèn)干部們扮演過的職業(yè)卡片。
這些物件見證著我從手足無措到從容策劃的成長軌跡,更提醒著每個防艾工作者:真正的專業(yè)能力,往往始于那些讓人臉紅的出糗瞬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