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潔,漢族,1974年4月生人,大學專科,護理學專業(yè)。布拖縣人民醫(yī)院副主任護師,從事臨床護理工作24年,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7年。現(xiàn)任布拖縣紅絲帶關愛協(xié)會會長,從事協(xié)會的管理工作。
第一階段:懷疑與期待——從膽怯走向挑戰(zhàn)
作為一名艾防專職人員,一直在無數(shù)個因艾滋病帶來的不幸家庭中奔走,試圖為更多的人傳遞艾滋病防治的知識與力量。我和我的同事們走村串戶,對那些曾對艾滋病抱有偏見的群眾,一戶戶耐心普及科學的防治理念,摸黑入戶督導,協(xié)助開展藥物依從性教育。這種固有的工作模式,讓人有些疲憊,自身有限的能力也時常讓我感到力不從心。
2021年6月的一天,當我在下鄉(xiāng)入戶時,接到重大疾病管理辦伍敏主任的電話,通知我參加師資培訓班。那時,我的內心充滿了忐忑。
作為一個近50歲的人,面對這種全新的培訓,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那時的我,工作大多面對的是感染者個體,一對一的交流,很少有機會在人多的場合講話,也不太會說普通話。內心既期待能通過這次機會提升自己的能力,又擔心自己能否跟上培訓的節(jié)奏。我知道這不僅是一次知識的學習,更是對自我勇氣的挑戰(zhàn),所以對培訓充滿期待,卻也充滿不安。
第二階段:成長與突破——從擔憂到自信
培訓的第一天,我放眼望去,身邊都是年輕有活力的優(yōu)秀同行們。這次培訓與傳統(tǒng)課堂不同,采用了互動式的方式,老師們會不斷提問、引導討論,每個環(huán)節(jié)都充滿了挑戰(zhàn)。我最初感到自己仿佛置身于一個陌生的世界。每當老師點到我時,我的心跳加速,感覺腦子嗡嗡一片空白,言語也顯得結結巴巴。站在講臺上,我的恐懼感愈加明顯,雙腿微微顫抖,聲音也充滿不自信。然而,隨著培訓的深入,我漸漸意識到,自己必須突破這一切。
從2021年第一期的能力建設項目介紹,到如何進行艾滋病防治宣傳、參與式培訓的技巧,再到如何控制情緒、有效引導教學活動,以及2024年進階班的練習和實戰(zhàn)PPT授課等等,每一項課程都像是為我打開了一扇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我學會了如何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解釋復雜的醫(yī)學知識,如何通過故事吸引聽眾的注意力,如何通過互動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參與感。慢慢地,我從一個知識的接受者,變成了知識的傳遞者。
尤其是在模擬講臺環(huán)節(jié),盡管一開始我因緊張而言辭不清,但在老師和同伴們的鼓勵下,我漸漸找到了自己的節(jié)奏。一次又一次的練習都讓我更加自信,心中的恐懼也在不斷的嘗試中消散。通過不斷的挑戰(zhàn),我學會了如何組織語言、如何掌控時間,甚至如何應對突發(fā)情況。我不再畏懼講臺,因為我知道,我傳遞的知識是有意義的,是能夠幫助他人、拯救生命的。
第三階段:收獲與回報——從膽大到使命
培訓結束后,我的內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仿佛看到了一個全新的自己。我不再是那個羞怯的一線艾防員,而是一個自信、勇敢的講師。帶著所學的知識與技能,我開始了自己全新的教學之路。無論是為艾滋病抗病毒治療中心專職人員、醫(yī)院醫(yī)務人員,還是為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的專職醫(yī)護人員、村級艾防員授課,我都以充滿信心的姿態(tài),走上講臺,傳遞艾滋病防治的知識與技巧,盡管我的普通話還是不標準。
2023年,開展“四病”同防培訓時,我?guī)ьI學員進行“梅毒的預防與治療”專題培訓。為了能提高大家的學習興趣,輕松學習和實踐,我決定用自己接受培訓時的互動方式調動學員們的積極性。開課前,我?guī)ьI大家做了一些簡單的健身操,開始大家羞答答的不肯動,后來在我的鼓勵下,男生積極扭動起來,打破了拘謹氣氛。隨后我結合臨床見到的實例邊講邊提問互動,比如,為什么梅毒的治療動員難度大、分享身邊的實際案例等,學員們主動參與進來并積極回答。在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抽取學員上臺模擬不配合治療的患者如何開展一線動員工作角色扮演,各組再派代表點評和補充方法,我再對梅毒防治知識及注意事項做總結。隨著學員們的參與,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學習氛圍也變得輕松和積極,學習效果顯著提升。這些變化背后,是我通過不斷練習和自我突破所取得的成果。
2024年在艾工委的指導、上海對口技術支援專家的配合下,我大膽地走進了校園,走上了講臺,克服自己膽怯的心理,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在中小學面對老師和學生,在學校開展“有愛青春,無艾校園”宣講。
結語
從初入培訓時的膽怯不安,到現(xiàn)在能夠自信地站在講臺上,我的成長如同破繭成蝶,這一切得益于師資培訓班所學。這段旅程不僅讓我學到了知識,更讓我學會了如何克服內心的恐懼,如何將愛與責任傳遞給更多人。每一次走上講臺,都是我自信與能力的見證,也為我未來繼續(xù)努力的方向提供了無限動力。
END